关于丹凤县2017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9月21日在丹凤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徐革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7年财政决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依法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紧扣追赶超越目标,围绕“五新”战略和“五大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提升财政实力,着力强化公共保障,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决算情况。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144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8200万元的111.49%,较上年同口径增长23.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0.25%,同口径增长10.8%;上划中省税收13996万元,增收3889万元。从收入决算具体情况看,税收收入11274万元,增长36.72%;非税收入6170万元,下降55.14%,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5.37%。税收收入中,增值税4218万元,增长53.89%;企业所得税990万元,增长112.45%;个人所得税336万元,增长48.67%。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2089万元,增长96.8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51万元,下降71.92%;罚没收入1774万元,下降42.37%;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1160万元,下降81.37%。
2、支出决算情况。2017年,县本级财政支出117639万元,加上上级下达专款支出1133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30975万元,占预算的104.16%,较上年增长12.38%,增支25443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728万元,增长17.16%;公共安全支出11439万元,增长56.38%(主要是政法转移支付增加);教育支出56153万元,增长3.95%;科学技术支出642万元,增长2.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11万元,增长5.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796万元,增长14.3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469万元,增长44.77%(主要是医疗卫生类专款增加);节能环保支出9954万元,增长17.52%;城乡社区支出10598万元,增长31.62%;农林水支出40279万元,增长10.17%;住房保障支出7101万元,下降45.51%。
汇总统计,2017年全县“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824.16万元,较上年减少43.64万元,下降5.0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3.58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增加93.4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07.98万元,下降17.63%,减少130.16万元;公务接待费119.2万元,下降8.07%,减少10.46万元。
3、财政平衡情况。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44万元,加上中央和省市各项补助收入20759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7800万元(其中:置换债券2000万元、新增债券5800万元)、调入资金412万元(其中: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52万元)、上年结余4778万元,全年收入总计238025万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975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29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40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400万元、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万元,全年支出总计236721万元。2017年全县总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304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291万元,加上省市基金补助收入1481万元、置换专项债券收入6400万元、上年结余906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8078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10132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400万元、调出资金52万元,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6584万元。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总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494万元。从决算情况看,2017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291万元,下降17.94%,减少2031万元;基金支出10132万元,下降28.12%,减少3964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540万元,其中: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7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63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2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7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15029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2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48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102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9941万元,其中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7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63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2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7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567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2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35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3987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是国有企业按规定上缴的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等,由于我县暂无此项收入,因此暂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2017年,中央下达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59186万元,比上年增加7912万元,增长15.43%。县财政全部安排支出,统筹用于保障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民生项目配套及脱贫攻坚等支出。
(六)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7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18.9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71亿元,专项债务2.22亿元。2017年,我县新增省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5800万元,偿还地方债券本金2400万元、政府存量债务5760万元,止年末全县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内债务余额为15.3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58亿元,专项债务1.73亿元,未超过省上核定的我县政府债务限额。
(七)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我县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绩效意识。采用随机抽样评价方式,完成6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总额1024.67万元;完成绩效评价项目54个、总额6.62亿元。
二、2017年预算执行成效
(一)抓收入,优支出,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式,财税部门坚持把抓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深挖非税收入潜力,确保收入预算平稳实现。与此同时,围绕年初争取项目资金目标,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向上争取,全县财力性补助达到9.37亿元,净增1.04亿元;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11.39亿元,净增1.64亿元,补助总量连年攀升。在支出方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对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5%,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再上新台阶,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强服务、促发展,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全年累计整合拨付各类涉农资金3.81亿元,投放扶贫贷款3.67亿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30个、民居环境整治项目306个、产业类项目203个,11个贫困村退出,2182户880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二是重点支持现代工业发展。统筹安排重点项目前期费和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600万元,拨付重点工业企业新增产能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840万元,支持企业提质增效,中小企业孵化园能力显现,尧柏水泥、鑫圣源保温材料等重点企业产销两旺。三是优先支持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排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资金1285万元,支持华茂、民乐、万湾等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拨付资金258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是积极支持全域旅游。投入资金4320万元,支持秦岭飞行小镇、棣花文创小镇建设,不断提升“商於古道•丹凤朝阳”旅游品牌影响力。五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5860万元,重点支持迎宾大道、金山城市公园等城镇建设十大工程。安排资金8922万元,全面落实河长制、田长制、路长制,着力推进竹林关、棣花“两镇”建设及县城污水管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三)守底线、补短板,保障民生民本更加给力。严格落实“两个80%”要求,全年民生支出19.7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44%,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89.3%,有力保障了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一是民生“扩面提标”落实到位。拨付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各类配套资金2.29亿元,离退休人员取暖费标准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再次提高,各类社会困难群体待遇水平按标准落实到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二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17年公共预算教育支出5.6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7.53%。学前、义务阶段及高中、职中教育等得到有效保障,新建丹凤高级中学项目、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三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资金3870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拨付资金600万元全面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户医疗实现“四重保障”。四是积极支持和引导就业。启动就业扶贫政策,拨付资金2892万元支持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3838万元,扶持带动就业869人。五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拨付专项资金1.85亿元,支持易地扶贫和避灾生态搬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丹凤长远发展的“十件实事”稳步实施。
(四)强监管、重绩效,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高。一是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成立了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丹凤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丹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和《丹凤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办法》,改革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切实提高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财政监督。积极开展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非税收入稽查、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不断提升财政监管能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年累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1.24亿元,统筹用于保民生、保重点支出,有效弥补了财力缺口。四是加大政府集中采购力度。全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240批次7275万元,节约资金584万元,节约率8.03%。五是扎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234个、评审总额7.91亿元,净审减1.05亿元,净审减率13.27%,完成绩效评价项目54个、总额6.62亿元,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高。
(五)推改革、防风险,依法理财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上线运行,预决算公开持续推进。二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加强库款和财政专户管理,建立了预算编制与存量资金挂钩机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及合理的资金调度机制,全面完成了2016年部门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三是深化税制改革。“营改增”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税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四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中省债务管理政策,全面开展政府违规举债行为自查清理及整改工作,统筹各类资金1.39亿元,加大存量债务化解力度,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2017年,财政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压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严重短缺,重点税源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新增税源贡献度不高,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薄弱,财政增收依然乏力。二是收支矛盾突出,财力缺口大,财政资金紧张问题日益凸显,落实支出责任困难多、压力大。三是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重道远。四是部分领域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财政监督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8年财政收支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务实苦干,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丹凤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财政报告名词解释
1.同口径增长:计算财政收支指标时,考虑一次性等特殊不可比因素,确定增长率。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21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000万元,分别剔除国有资产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契税清缴收入及“营改增”减收等影响收入6670万元、6250万元后,分别同口径增长23.6%、10.8%。
2.政府性基金: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成果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性报告。通常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现金流量表等。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情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资产、债务和预算管理,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科学安排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5.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为了贯彻落实《预算法》,推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7年8月,财政部重新制定印发了《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增设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主要用于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公开和总预算会计核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设置类、款两级,类级科目15个,款级科目60个;二是修改完善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在现有经济分类基础上,删除转移性支出、预备费等政府预算专用科目,新增一些体现部门预算特点的科目,调整后类级科目10个,款级科目96个;三是两套经济分类科目采用不同的编码,部门预算经济分类沿用现有科目编码,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从501开始编码,两套经济分类科目之间保持对应关系,以便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相衔接。
6.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