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明。商洛的商山,也因为商山四皓而名扬四海,这四位老先生淡泊名利,甘于终老山林的高风亮节为古今的士人所推崇。今天的魅力商洛就让去位于丹凤县商山四皓碑林园寻找这四位先贤的印迹。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这四句诗是四皓先生自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功成身退、有功不居,不谋取高官厚禄、甘愿终老山林,来修生养性的这种高尚的品质,为后人广泛传颂。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为躲避秦王朝的暴政而隐居商山,采食商芝,栖身洞穴,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称"商山四皓"。西汉建立,刘邦久闻四皓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遭拒绝。但当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时,四皓又出山帮助刘嬴,挽救皇权于动荡之中。当太子刘赢称帝后,要封四皓高官时,他们却又婉言谢绝,重新又回到商山,继续过起了清贫的隐居生活。
商山四皓死后,葬于商山脚下。如今,四位老先生的墓冢依然保存完整。历代过往商山之文人骚客盛赞四先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诗词被刻成碑文,供游人品评。从这些历代文人留下的题文赋诗当中,仍然体味到商山四皓留给一种不经荣辱的超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