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法治丹凤 > 法治动态 > 正文
山东莒南县创新服务提高效能工作成效明显
时间:2012-10-18 08:47 来源:丹凤县司法局 作者:丹凤县司法局

山东省莒南县政务中心成立于20054月,现有工作人员136人。200912月,莒南县成立了临沂市首家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与政务中心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运作模式。几年来,莒南县政务中心在省政府法制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拓宽服务范围,优化服务环境,加快建设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心先后被授予全省行政审批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机关、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20111114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首次民生建设大会上,莒南县政务中心代表全市县级部门作了题为《努力提高行政效能,铸造为民服务品牌》的典型发言。

  一、规范运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截至目前,莒南县政务中心已完成行政审批事项99万件,日均办理1000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一是推行“一站式受理”。本着条件成熟、逐步纳入的原则,会同县纪委、监察局、法制局,重点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目前在县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的职能部门已达45个,进厅中介机构达到24家,部门“只挂号、不看病”和“两头跑”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多次组织清理行政许可、非许可项目,保留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8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23项,减少了40项。

  二是坚持“一条龙服务”。实行全程代办制,配备专车专人,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保姆式”全程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窗口跑,变企业跑为部门跑,共为436个招商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了代办服务,代理其他服务事项6000多项。实行统一登记、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联合踏勘、并联审批和超时默许制,形成了所有建设项目手续办理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管理模式。对重大紧急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今年启动了市、县联审联批“直通车”,使行政审批“流程最简、用时最短、收费最低、服务最优”。截至目前,已实行市、县联审联批“直通车”6次,组织联合踏勘422次,联审会议328场,有效地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实行“一费制收费”。不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收费事项,坚持“一费制收费”,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办理中的弹性收费和人情收费问题。

  二、完善网络,打造为民服务平台

  为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使政务服务、公共服务高效便捷的惠及广大基层群众,莒南县先后投资2400多万元,于2010年启动了以县政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节点、以村级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建设工作。目前,莒南经济开发区和全县12处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力争三年内实现全覆盖;已完成办理类、代理类、咨询类服务事项32万件。

  莒南县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规范过程中,坚持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服务理念的“五个统一”。在内容上梳理出涉及服务对象广、群众需求多的财政、民政、国土、计生、社保等十多个站所、单位的64项代理服务职能进驻,农村社区代理事项28项纳入社区便民服务室办理。投资135万元,构建了三级网络视频服务平台,开通了县、乡、村网络会议室,开发了乡镇审批服务网,深化了县政务中心审批窗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之间的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构建了“网上受理、限时办结、上下互联、在线监督”的网络化审批模式。

  去年,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法泉,市委书记张少军、市长张务锋、市委副书记李峰等省、市领导先后多次到莒南县视察工作,对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在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莒南县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介绍了《建设三级为民服务网络》的经验。2011年底,《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头条以《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鱼水情》为题,报道了莒南县的经验。20129月召开的临沂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组织到莒南县参观,并听取经验介绍。

  三、深化拓展,延伸交易服务领域

  为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资源市场配置体系,莒南县于200912月在全市率先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分散的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和产权交易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实行“监、管、办”三分离的工作机制,推行阳光操作。中心通过专家自动抽取系统、自动语音通知系统、询标变声系统、电子评标系统和门禁系统,实现了电子评标。截至目前,共完成各类交易856项,总成交额46.5亿元,为县财政增收节支2.34亿元。

  20113月,莒南县又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到今年5月底,已实现了乡镇(街道)和莒南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将农村“三资”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基层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集体资金的规范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资源的合理利用。截至目前,乡镇共完成各类交易事项130余件,总成交额1100多万元。

  县、乡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统一建立,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发挥了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经济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莒南县的做法,将其誉为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莒南模式”。

  四、内强素质,创优政务服务环境

  三级服务网络作为政府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岗位特殊,责任重大。莒南县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两挂钩、两结合”的考核激励机制、“十必须、十不准”行为规范、工作日中午禁酒令等20余项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广泛开展青年文明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流动红旗窗口、优秀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每月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及窗口单位进行评比,评先树优,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投诉监督机制,实行投诉受理限时办结承诺制,对所有投诉,受理部门均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作出处理和反馈。通过行风热线、《民心桥》电视栏目、简报、公开栏、LED大屏幕、电子触摸屏、中心网站等多种渠道公开发布相关信息,让群众全面了解审批信息和办事流程。投资2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设了电子监察系统,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去年,投资79万元对电子监察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所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宽视界”平台,对乡镇工作场景实时监控,随时抓拍,并将画面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管,有效杜绝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了莒南探索科技防腐的经验。

  下一步,莒南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22号文、省委办公厅18号文及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配合全市开展的市、县、乡统一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社区四级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体系纵向联通,与各窗口部门间进行横向网络联通,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远程监控和实时音视频对话交流,更好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二是公共资源交易网络能够尽快实现市、县网络对接与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运行,积极稳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所有新建成型社区都同步建成便民服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