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法治丹凤 > 法治动态 > 正文
丹凤县发展循环经济调查
时间:2011-11-11 09:29 来源:丹凤县司法局 作者:丹凤县司法局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型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模式转变,其本质是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丹凤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地开展循环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循环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绿色生态和群众文明意识提高。

一是推进循环型企业建设。开发利用企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资,减少产品、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原丹水建材公司百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建设用地中采用“U”型设计节约200余亩耕地;60万吨高性能辅助性胶凝材料,以矿渣、钢渣及尾矿渣为原料,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皇台矿业公司利用现尾矿库堆存的100万吨尾矿提取铜、铁、硫、氧化镁等资源,降低尾矿库的安全风险;丹凤葡萄酒厂使用清洁的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从源头消减污染,确保了百年丹凤葡萄酒品质。

二是启动了循环型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工业上规划建设丹凤工业园、商棣产业园和留仙坪盐化工业园。留仙坪盐化工业园培育石灰石产业链,链条上的10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建成;在丹凤产业园培育钢铁产业链,以宏岩矿业公司为依托,建设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年产30万吨铁精粉项目动工建设。在农业上建成万湾循环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王塬畜牧产业园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加快生态型农业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水土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棣花大棚菜、万湾李梅、花瓶子脱毒洋芋等无公害生产基地通过省农业厅认定;推广等生态经营模式,建成户用沼气1万余口,节约了能耗,沼渣可做为蔬菜、果树的肥料,既实现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开发利用,又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净化了农村环境,

四是加强循环型社会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审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产品,销售节能灯管5万余只,家电下乡太阳能近3000台;启动了丹凤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建设,开展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在世界水日环保保护日等开展循环发展、综合利用宣传,有效增强了公众节能、节地、节电、节材、节水意识。

、丹凤县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比较淡薄。我县森林、水资源丰富,全社会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比较薄弱,发展循环经济社会氛围不浓;加之目前我县发展与兄弟县区差距拉大,在认识上存在一种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总量搞上去缩小差距,搞不搞循环经济无关紧要的思想,全县发展循环经济长远规划、考核体系缺乏。

二是发展模式相对落后。目前,我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项目投资和自然资源开发支撑,而不是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现有企业之间和项目之间缺乏关联性,未形成相互支撑的协作能力,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缓慢。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循环技术涉及多门类,我县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更新缓慢,单靠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难以在节能降耗、节材节水、废物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也难吸收利用一些减量化、资源化先进技术。

四是发展动力相对不足。部分企业认为发展资源节约型项目资金投入大收益低,不想投资。而我县财政紧张,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投入少,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力度不大,对企业推广节能生产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很难刺激企业研发利用新技术。

三、丹凤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支撑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丹凤县作为关天经济区的三级城市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的核心区,要认真落实省政府《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社会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局面,加快整体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上转变。

(一)立足实际,坚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

从空间上看,我县处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和秦岭生态保护区,是首都安全饮水和关中生态安全的屏障,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是我们的重任;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为我县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从县内产业发展基础来看,工业发展以矿产初加工为主,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大量尾矿堆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畜禽粪便、果籽果壳,为进行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料空间。只有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1、加快循环型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要围绕县内石灰石、钒、铁等主要资源和尧柏公司、豪盛钒矿、龙桥集团、秦兴公司、华茂公司等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上下游产品链接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品链、产业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积极培育以石灰石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产业链,以磁铁矿选冶为主的铁资源开发产业链,以钒加工为主的钒制品产业链,以石墨精深加工为主的石墨产业链,以石英石开发为主的光伏产业链,以LED单芯片为主的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链,以畜禽加工为主的种养加循环畜牧业链,以林果业开发为主的农工贸产业链等八大循环产业链,建成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实现不同企业、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组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建设三大工业园区,促进产业聚焦。要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布局配套对接,布局建设好丹凤工业园、商棣产业园和留仙坪盐化工业园,在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环保设施、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提高相互关联度;做好环境保障和招商引资工作,严格园区准入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门槛,引导入园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专业协作、清洁生产,形成企业间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和项目集聚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的零排放做到共享公共资源,优化园区环境,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

3、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依托产业政策,根据我县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不同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循环经济。新建、改扩建项目要实行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工业生产中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开发尾矿水泥、微晶玻璃、墙体砖等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中要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在做好县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建设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能力;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以丹江漂流和平凹文化为主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循环型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推广沼气工程,实施清洁工程,促进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要抓好生态村庄、绿色城镇、环保企业等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三)加大保障,服务循环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规划做指导。要在《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与关天经济区产业配套对接,利用制定十二五发展的规划的时机,科学制定丹凤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十二五规划,在企业层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施行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效果;在区域层面要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互相关联和交换,促成产业或企业间工业生态链接,达到资源最优利用。

2、营造循环经济发展良好氛围。要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常识、科学知识,引导全县上下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环经济的理念、节约资源的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总结近年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和经营者的培训,发挥他们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县情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编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手册,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普及到每个孩子身上,从娃娃抓起,推进我县循环经济发展。

3、加强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循环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现产学研结合,依托科研单位和高校,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技术;要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发布有关促进企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效率的技术信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要完善节能考核、统计、评价等工作,赋予相关部门节能监察职能,促进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发改部门在审批、核准、备案项目时,要加强对项目实施循环经济方案的审查,特别是资源类企业,没有循环利用方案的不予批复;工信部门要组织现有企业限时拿出资源循环利用方案,整合有效资源,形成聚集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住建部门要监督项目实施部门规范施工程序,制定项目建设废物利用方案,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经贸部门要加强白色污染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农业部门要引导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无公害生产资源;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推动低碳产品认证,有效引导绿色生产,从消费需求链条和生产环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县政府办  贺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