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的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辖第223团、第224团、第225团和手枪团)共计2900多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了长征的征途。12月9日,部队翻越蟒岭,进至今丹凤县庾家河镇宿营,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镇“春永茂”中药铺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会议。会议由省委书记徐宝珊主持,省委常委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出席。
会议根据中央1934年2月指示信和省委第14次常委会议精神,作出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同日,省委秘书长郑位三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和任务,在庾家河街起草了《什么是红军》的传单,由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华清刻印,省委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名义印发,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有关政策。
正在会议进行中,国民党第六十师先头部队第三六零团尾随而至,很快抢占了庾家河街东七里荫山梁,敌居高临下,向庾家河街俯冲而来。情况紧急,会议停止。副军长徐海东首先带领第223团跑步出发,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紧跟而上。战斗从上午开始直到黄昏,经过29次反复冲杀,毙伤敌800余人,将敌击退。
红军伤亡200余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战斗结束后“春永茂”中药铺医生杨春荣组织当地群众30余人将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尸体掩埋于七里荫岭,同时,将几十名伤员分别安排到自己家中和安全地带养伤。
11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移至蔡川进行为期一周的整编。
12月19日,省委率红军主力由蔡川出发,经庵底出老君峪,宿营丹凤县茶房街与棣花街一线。红军在棣花街最古老的建于金代的“二郎庙”的山墙上写下“为创建陕西苏维埃政府而战”、“建立陕西苏维埃政府”两幅斗大的黑字标语。红军走后,敌勒令铲除这两幅标语,群众怀念红军,不忍铲除,刷上一层白土掩盖,以此保护下来。
12月20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部离开棣花街迂回作战开辟根据地南下竹林关时,针对敌人的反动宣传,颁发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对于开创新苏区,稳定民心,促进物资交流等起了重要作用。
1935年1月至4月,以中共商洛特委委员程启文为队长的红军小分队30多人转移到丹凤孙家山一带,发动群众创建了以孙家山为中心的小块根据地,程启文在此培养发展了农民贺正源、李铁锤、孙继维、周显常等5名党员。
5月4日,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在丹凤县龙驹寨镇进行战略整训。
5月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副书记吴焕先代理省委书记(1985年5月徐宝珊逝世50周年之际,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地区行政公署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徐宝珊纪念碑落成典礼)。5月11日,为期一周的龙驹寨整训结束。(龙驹寨周围数以百计的青年参加了红军,有的坚持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陈先瑞领导的红七十四师浴血奋战,有的牺牲在战场上,有的惨遭敌人的杀害,有的南征北战成为我军的优秀指战员)
同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庾家河街成立了中共豫陕特委和豫陕游击师,郑位三为特委书记,方升普、曾焜、袁崇安、李书全为特委委员。方升普任豫陕游击师师长,曾焜任政委。豫陕游击师下辖4个大队,主要活动在丹凤的龙驹寨、孙家山、留仙坪、桃坪、峦庄、梨园岔等地。
6月4日,红二十五军主力先后在商州区、夜村、丹凤县商洛镇附近毙伤国民党第110师、第129师团长赵绍宗以下2 00余名。并由商洛镇进驻庾家河镇。
6月10日,红二十五军主力从庾家河出发,直奔东南,在豫陕游击师的配合下,13日包围商南县城。
7月16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西征北上。红二十五军在丹凤数月里,牵制了大量的敌军,减轻了长征中红军的压力,为中央红军北上赢得了时间,策应了红军长征。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离开后,郑位三、陈先瑞及中共鄂陕特委和中共豫陕特委留在陕南坚持斗争。
8月下旬,正在庾家河、桃坪、峦庄一带坚持斗争的豫陕特委从报纸上得知,红二十五军已攻下甘肃天水城北关的消息,豫陕特委书记李隆贵遂率部由桃坪出发向南经武关过丹江,寻找鄂陕特委。
10月6日,豫陕游击师与鄂陕游击师合编,近700人组成了红二十五军第74师,师长陈先瑞,在鄂豫陕边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巩固了根据地。
1936年3月22日,红七十师攻克丹凤龙驹寨,没收了反动地主的财物,布告军民保护邮政通讯。
红二十五军以丹凤为中心区域,掀起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根据地内先后建立了1个边区,2个县苏维埃政府及13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基层苏维埃政权。丹凤相继建立了龙驹寨、孙家山、梨园岔等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红二十五军在丹凤播下了革命火种,受到了丹凤人民群众的热情款待和极大支援,亦和丹凤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保持着不断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