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丹凤要闻 > 正文
五年绘就大发展 丹凤朝阳霞满天
时间:2010-12-31 15:27 来源:丹凤信息办 作者:管理员

  五年来,丹凤曾经历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洪水灾害。面对灾难,30万丹凤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在灾后废墟中绘就了丹凤率先突破发展的画卷!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比“十五”末净增20.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4万元,比“十五”末增加6731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2万元,年递增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1元,年递增18.9%,县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工业产值翻三番 项目带动大发展

  “十一五”期间,丹凤县紧抓融入“关-天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历史机遇,优化工业发展布局,打造三大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关中-天水经济最具活力区、商丹循环工业园核心区。重点推进电子工业园区,商棣产业园和留仙坪盐化工业园“三大园区”建设,“十一五”末,丹凤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00万元,比“十五”末增加169490万元,年递增27.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0万元,比“十五”末增加75800万元,年递增80.3%,超额完成了翻三番的目标。工业增加值达到51500万元,比“十五”末增加40200万元,年递增35.4%。五年按计划完成59个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2.9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精心策划出盐化工产业链、钒制品产业链、石墨循环产业链、石英产业链、畜牧业产业链、林果业产业链、铁资源开发产业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总计年产值可达300多亿元的8大循环产业链,培育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纵情山城绿水间 宜居和谐展新颜

  东起资峪乡,西至丹凤县界,南通南山山脊,北达鱼岭水库,城市规划区总面积61.4平方公里,用地面积13平方公里的丹凤县《第三轮丹凤县城2008-2025年总体规划》已经顺利通过各级审查。规划出龙驹、商镇、棣花三个城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管网45条,以环路加方格网形式,规划出了龙驹寨城区六横四纵的路网、管网骨架,商镇城区三横三纵的路网、管网骨架,建设了“一条街(龙驹大街)、一条河(东河)、一园(江滨公园)、一阁(凤鸣阁)、一桥(丹江三桥)、两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两区(江北、江南住宅小区)、四路(广场南路、环东路、江滨南路西延、江滨南路东延)工程,实施凤冠山、金山寺及城区亮化工程,完成了全县5个乡总体规划和30个新农村县、乡、村三级建设规划。

新村点缀商洛山 丹青水墨画轴展

  “十一五”期间是丹凤农村变化最快、最大的黄金时期。五年来,丹凤县采取一个乡镇实施一个示范村,统筹安排涉农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规划实施产业基地、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公益事业和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五大类项目,实行整村推进。目前,全县45个新农村面貌一新,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加强,村务管理日趋民主,文明乡风逐步形成,打造出了秦岭山中靓丽新名片,一批园式村庄、生态式家园破土而出,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省上高度肯定。

秦岭明珠钟毓秀 丹凤朝阳霞满天

  “十一五”期间,丹凤县按照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和“秦岭深山最美丽乡村”两张“名片”的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丹江漂流、凤冠山自然风景区为主要景点的山水游,以商山森林公园、老林沟原始森林为主的生态游,以商山四皓碑林园、贾平凹文学艺术苑等为主的人文游,以中原突围路、红二十五军长征旧址等为主的红色游,以万湾梅园新村、商山风情园、马蜂沟等农家乐群为主的乡村游等五大类别旅游产业。推出“六个第一”,打造“六大人家”,规划出龙驹、商镇、棣花“三大板块”的龙驹古寨大旅游区格局,唱响了丹凤旅游“秦岭明珠、丹凤朝阳”金字招牌。“十一五”末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9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近3亿元,年递增95.9%,超额完成了旅游综合收入比“十五”翻三番的目标。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700万元,是“十五”末的2.43倍,年递增19.4%。冠山自然风景区、四皓碑林园二期扩建等6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实现投资近1.5亿元。(屈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