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按照“生态立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的定位,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狠抓重点,强化措施,大力促进生态文化建设。
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托秦楚文化、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古寨文化,挖掘人文自然和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生态文化,投资700万元对船帮会馆进行扩建,保持历史文化传承。开发西起棣花二郎庙,东至武关古城的商山生态文化旅游,丰富内涵。创作排练《采芝歌》、《丹江号子》、《武关雄风》等地方特色节目,展示丹凤山水自然风光,打造原生态文化,丹凤的《高台芯子》选入上海世博会展示节目。
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严格森林资源管护,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飞播造林等林业项目,大力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每年完成造林绿化5万余亩。组织实施“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春季已完成造林绿化4.6万亩。目前,全县林果总面积达63.5万亩,其中核桃33.2万亩、板栗17.6万亩,山茱萸11.5万亩。先后投资380余万元,建成省级商山森林公园。丹江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县上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人工辅助植被恢复150公顷,建起了湿地监测站。
三是生态旅游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生态兴旅、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旅游升级创品牌”为主线,以“古寨、名人、生态游”为重点,以“丹江漂流、葡萄美酒、乡村旅游、空中游览”为突破口,加快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荣获第二届、第三届陕西旅博会“最佳组织奖”和首届秦岭旅游节“优秀展示奖”等多项奖励,精心策划的“秦岭明珠·丹凤朝阳”荣获“陕西十佳旅游宣传口号”;为冠山等文化景区修通公路210公里,架设高低压电力线路160杆公里,加强文化景区管理,启动实施了以棣花万湾、月日月亮湾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六大人家”建设,万湾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四是水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要求,坚持“山、水、林、田、路、堤、村”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法律措施一齐上,组织实施了丹江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推进水利生态环境建设。龙驹寨水利风景区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丹江武关河野生动物保护区成为省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桃花谷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成为全省第一个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丹凤县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农田水利建设“振兴杯”。
五是生态环境工作得到加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更加突出位置,树立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新的发展观。投入6930万元,建设年处理1万吨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投入4680万元建设年处理生活垃圾3.6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年内将建成并投入运营。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开展企业排污治理,推行清洁生产,丹水建材、皇台铜矿、华威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完成排污治理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了10多个生态示范村,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典型的经验。
六是文化景区管理不断加强。围绕“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按照“东扩、西进、南移、北改”的城市建设思路,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配套城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紧扣“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绿染山城、水清地净、有序繁荣的现代化小城市”总体目标,对文化景区的建筑物,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重拳出击,下硬茬依法拆除一批景区的违章建筑、构筑物,依法保护了文化景区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