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为抓手,坚持“显山露水、秀美宜人”城市发展新理念,在“山”上下工夫、“水”上做文章,突显山之“肌”、水之“魂”,着力打造“山青水秀城美、生态宜居优先”的三线城市。
重修规划,科学制定“风向标”
丹凤县立足县城地貌特征、历史沿革和现状实际,不惜重金聘请全国知名大学的设计规划专家、学者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特色规划、局部修建性规划及省级重点镇、建制镇发展规划等,通过反复研究论证进行比选和集成,集思广益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诚邀业内“名家”对《规划》进行“把脉问诊”,坚持“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发展理念,着力突破千城一面、千城一形,融山、水、城为一体,努力为城市科学发展制定“风向标”。在规划的修编过程中,县上按照“显山、清水、观城、透绿、现蓝”的“山、水、林、园”规划要求,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在《总规》、《特规》编制中集中体现了以龙驹古寨城区为县域行政中心,以丹凤葡萄酒为特色,以商贸服务业为基础的县域旅游服务基地,依托“一江五河”(丹江、资峪河、东河、西河、刘家河、老君河)两岸和“三山一岭”(凤冠山、金山、南山、南岭)城周山体的自然景观资源,在丹江两岸打造城市的商业休闲旅游带,在广场南北路和中心街形成“十字交叉”公共生活轴,在花庙及丹江漂流旅游片区形成一条旅游发展轴,在江南、江北分别形成新城商业中心、商业步行街和旅游服务中心,聚人气,兴商气,旺财气,充分体现当代城市的各种现代技术、现代产业和现代社会文化特征,逐步形成“山环水绕、休闲宜居”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丹凤城区规划区面积由5.4平方公里增加到61.4平方公里,既具有山水特色,又极具现代感的秀美新城已经跃然眼前。
依托山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丹凤县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对城周的凤冠山、金山、南山、南岭进行综合开发,以环城山体为造园基本素材进行全面绿化、亮化,充满活力和七彩动感的“夜丹凤”已变为现实,配套开发凤冠山景区、挖掘冠山十二洞道教文化,加快重建道教圣观——紫阳宫,着力打造“中国秦岭第一石窟群”、加快建设四星级园林式酒店——金龙山庄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冠山生态公园、冠山休闲广场、金山自然风景区等,建成一批集登高、游览、锻炼、教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全力打造“山林丹凤”。充分利用现有水系资源,以水为脉、以绿为衣,湿地绿化为背景、精品绿地为点缀的水绿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做好做活“活水亲水,增绿造景”文章,走城市化与生态化并举的新路子,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提升改造丹江一江两岸,把中国西北第一漂——丹江漂流”、国家AAA级旅游胜地、国家级龙驹寨水利风景区、丹江湿地公园等有机结合,集中分区域展现“丹水探源区”、“红色记忆区”、“丹凤胜景区”、“民俗风情区”、“丹凤葡萄酒文化展示区”以及船帮、盐帮、青瓷帮、西马帮等十二个会馆文化内容,综合体现丹凤人文、历史、商业、自然、地理、生态、观光、旅游、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风貌,从而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里”的景观格局,着力建设开放的长廊式景观公园。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对城周资峪河、东河、西河、刘家河、老君河实施“清水工程”,经过截污、清淤、疏浚、引水、护坡、新建橡胶坝等综合治理,实现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亲水环境,全力打造“水韵丹凤”。
加快建设,化蝶当空舞翩跹
说起近几年的城市变化,让丹凤人高兴的事情一件接连一件:随着环城西路、环城东路,龙驹大街,广场南路,金山路,江滨南路东延、西延,江滨北路东延、西延,凤麓北路,商业步行街,丹江三桥等相继建成通车,七纵六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笔直宽敞的环城西路、环城东路、金山路、江滨南路西延、江滨北路西延、丹江三桥形成了县城新的“二环”;东扩新建的金龙山庄、金山公园、金山广场、西进的远景目标是与商洛市区对接,这些都为城区东西部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东扩西进”;江滨南路东延、江滨北路东延,冠山景区、冠山公园等重大市政工程的有序实施,为城区“南移北改”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丽如画的江滨公园南区、北区、凤鸣阁、体育场、东河工业园等绿色生态景观带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已经建成的公路段养护中心、县医院医技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正在建设的公安局警务大厦、江南住宅小区、信合江南住宅小区、伟城置业住宅小区等一批高层标志性建筑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景观带;完备的水、电、路、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短短的几年里,丹凤县城从一个破旧狭小的山城一跃成为商洛市颇具影响力的新兴城市,犹如化蛹的蝴蝶,在阳光明媚的丹江岸边翩翩起舞,这些只是丹凤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上先后累计投资20余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增加到5.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7万人,城镇化率由23%提高到38%,初步形成了城内住、行、交通和供水等多功能配套化服务的格局。
“治山理水”上应时代潮流,下合县情民意,贴近现实亦追求长远,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富于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激越交响曲中,丹凤既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又留住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碧水青山”,破茧而出的丹凤城市建设正以其山水相依的独特优势奏出华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