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丹凤要闻 > 正文
打造秦岭深处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时间:2013-12-31 15:31 来源:丹凤信息办 作者:管理员
    在中国的地名中,丹凤县绝对称得上一个极具诗意的地方。围绕做大诗意丹凤文章,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县域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丹凤人多年来的努力方向。
  从“西北第一漂——丹江漂流”旅游产品品牌的成功培育,到“商鞅封地、丹凤朝阳”这一凝聚了丹凤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发展理念的地方形象标识符号的形成,丹凤县的旅游产业开发,始经多年的“吆喝”,终于以自己的品牌魅力和发展实力挺进旅游市场的前台。
  特别是今年来,随着丹江漂流创建AAAA级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的推进,桃花谷景区的成功开发,以及棣花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内的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丹凤县的旅游活县战略取得了一个实质性的大突破。
  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呈现出以竹林关桃花谷景区、县城“丹江漂流——凤冠山”景区、棣花平凹故里景区等为亮点的“三星高照”,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两大主题“双峰并峙”的崭新格局。
  主题鲜明:让“秦岭美丽乡村”绽放生态异彩
  生态优势是丹凤县发展旅游的“本钱”之一。凸显生态理念,打造秦岭深处最美丽的乡村,是丹凤县最早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主题,历经理念“发酵”融合,直至衍化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而今,以“秦岭深处最美丽的乡村”为主题标识,以“六大人家”农家乐为品牌的乡村旅游,已构成丹凤旅游产业开发的一个大版块。
  商洛市开展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可谓与丹凤县的工作殊途同归,给丹凤乡村旅游找到了政策“靠山”和资金注入渠道。县上专门制定了秦岭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规划,在全县确定了9个示范村,成立由县长挂帅的领导机构,采取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包抓,示范引领、逐村达标的办法推进工作开展。以此为载体,推动生态旅游开发实现新的腾飞。
  在创建工作中,丹凤县把握“乡土风情、山村风格、生态风貌”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批“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等彰显综合效益、体现丹凤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一开始就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协调统一、规模发展”的原则,实行高起点规划,以景区模式统一进行建设。瞄准国家A级景区标准,重点在沪陕高速公路及丹江沿线的棣花、商镇、龙驹、月日、竹林关、铁峪铺等镇,全力扶持示范村达标达效,使每一个创建村形成一个景点。全县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目前,万湾、竹林关两村已成功创建“秦岭美丽乡村”。万湾村荣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力促创建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使交通更加便捷、畅通,累计硬化通村、入户道路、步道22公里,新增停车场5000余平米,划定停车位50余个;实施民居改造1200余户,新建垃圾处理设施1254个,新建公厕3个,实施改厕2000户,实施排污管网建设2.2公里,采取种树、种花、种草的方式美化环境。全面提升水、电、视、邮、讯、医疗、健身、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二是持续优化乡村旅游接待环境。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护改造35座传统民居,改造水冲式厕所2023个;动员群众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柴草、清理野广告活动,定期组织人员清理入村道路边和河道的垃圾、杂草,开展除“四害”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各创建村共配备环卫工人34名,成立了全县首个镇级环卫所,配备了垃圾桶、垃圾车。大力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范了开发建设行为,乡村旅游接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三是不断丰富特色乡村产品。加大对万湾村的李梅、苹果、草莓、果园、蔬菜采摘,平娃手工艺旅游纪念品特色农副产品开发;冠山村的樱桃、杏采摘,登山、包谷酒、柿子醋、土鸡蛋特色商品开发,农耕文化展示;竹林关村的桃花节、桃子采摘,桃花寨庙会、城隍庙庙会,银花河探险漂流,竹林关集会,竹林关竹编草编、青铜器制作、魔芋粉系列产品、刺绣,酸花鼓表演等旅游下游产品包装和开发,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四是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农家乐管理服务机构力量,配备专兼职导游员,开设村级旅游接待站,更换星级农家乐桌椅、门牌、标识,统一制作服装、管理制度、宣传招牌。组建村级中老年自乐班、女子秧歌队,排练威风锣鼓大型文艺表演。编写和传唱了《十唱万湾村》《神奇凤冠山》和《我的家乡竹林关》等村歌。成立农家乐协会和相关产业协会及合作社,制作宣传折页、农家乐经营户通讯录、设立了村级网站(页),大力进行市场营销。编排一批具有丹凤地方特色的民俗娱乐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村级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不定期进行农家乐厨艺及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亮点突出:“三大看点”串联形成“三星高照”
  丹凤县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文化地域资源优势,采取板块开发的方式,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着力推进旅游产业晋档升级。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呈现出以竹林关桃花谷景区、县城古寨山水、棣花平凹故里等为亮点的“三星高照”,生态特色、文化内涵等两大主题“双峰并秀”的良好格局。
  看点一:凸显生态主题,打造秦岭深处现代版的“桃花源”。县上借助7·23水灾恢复重建“竹林关水保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的实施,精心谋划以“桃花文化”符号的特色生态旅游。采取“现代绿色+古典民俗”的思路,进一步挖掘桃花寨文化,建设桃花岛、桃花坞、桃花庵等景点,开发桃花宴、桃花酒、桃花茶等产品,形成主题鲜明的“竹林关人家”农家乐集群。该园区明年3月可正式开园,届时将以集生态科技、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为一体的AAAA级旅游景区形象跻身大秦岭旅游主阵容。围绕建设“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县上启动实施陕南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园区规划面积1080亩,分为采摘观光、林下经济展示、名优特经济林、生态保育、生态恢复、管理服务等六大区域,以进一步做大生态大文章。目前,已栽种杏、枇杷、李梅、葡萄、柿子等各类树种61000株,已完成生态恢复区、林下经济区绿化工作。同时,竹林关至雷家洞段漂流项目深度开发、两河湿地项目和两岸绿化亮化工程也正在推进之中。镇上在滨河路沿线还建成了翠竹公园,对城区大小河道全部进行堤防工程改造,以堤路合一的模式布置汉白玉栏杆,形成观光步行走廊。在主要街道装置了路灯,栽植景观树,镇容街貌焕然一新。
  看点二:做好文化传承,让古寨山城“秦风楚韵”源远流长。县上积极挖掘龙驹寨的秦楚文化内涵,让旅游解读地域文化。树起“山水丹凤”“人文丹凤”两杆幡旗,以陕西省丹江旅游文化长廊的战略支撑节点和秦岭大品牌,丹江旅游品牌为市场定位,开发龙驹古寨文化旅游区。充分展示会馆文化、丹江文化、商埠文化、葡萄酒文化、石窟文化等人文魅力,打造“商帮古道、龙驹古寨、西北水乡”旅游品牌。目前,已陆续启动了龙驹寨老街改造,船帮、盐帮、青瓷帮、马帮等十二会馆恢复重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积极策划中国商业文化博物馆,以形成集影视拍摄、看戏赏乐、休闲娱乐、教育考古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同时,围绕推进西北丹江漂流AAAA级创建,完善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丹江国家湿地公园设施,实施金山公园、葡萄酒博览园项目,开发龙舟大赛、龙狮社火大赛、祭奠水神、丹江烟花节等地方历史文化娱乐体验项目,在凤冠山建设道教圣地紫阳宫。进一步丰富“古寨山水”旅游内涵。
  看点三:发挥名人效应,打造丹凤旅游市场“金字招牌”。更新发展理念,以棣花为中心,挖掘“六百里商於古道”棣花名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和宋金分界线等人文资源,打造“中国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计划投资20亿元,策划“商丹文化产业园”项目,实施通用航空产业园、商山森林公园、四皓碑林园、“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贾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棣花驿站、魁星楼、法性寺、历史文物修复、影视基地、采摘度假村、旅游酒店等工程建设。邀请国内知名的专业设计团队进行高端策划设计指导,结合民居改造和环境整治,运用修旧如旧的现代建筑艺术,还原保持原始的村落建筑风格,完善旅游区配套服务设施。在居住区板块将建成平凹童年场景区、品现代平凹文化区,对其《秦腔》中清风街的景物,采取情景再现式进行复活还原改造,充分展示《秦腔》《高老庄》等作品中反映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使贾平凹成为丹凤旅游业的当然“形象大使”。目前,整个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1.8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游客服务中心、荷塘景观、宋金街和文物景观等重点工程。荷塘建设已基本完成,已栽植了三个区域100多亩的莲藕,景区主干道建设、文物景观建设、民居改造、城镇供水、排水排污等重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县上还通过举办“丹凤朝阳”旅游歌曲大赛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丹凤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商鞅封地、丹凤朝阳”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在第六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丹凤代表团和棣花旅游名镇展室分别荣获“最佳组织奖”和“优秀布展奖”。凤冠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在“全国户外运动总评榜”活动中摘得“秦岭十大惊世美景”荣誉。
  热点重现:商於古道文化旅游开发“蓄势待发”
  丹凤县旅游开发的最新亮点是商於古道旅游项目的正式启动。号称“文化之路”“诗歌之路”的600里商於古道,从丹凤穿境而过。这条曾经使丹凤县引以为豪的“黄金旅游干线”多少年来一直漂浮在丹凤人的梦里。而今,随着商於古道旅游项目列入陕西省“十大旅游景区”的开发盘子,丹凤县似乎看到了未来旅游业井喷之势的到来。
  丹凤着眼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两者深度融合,以武关镇、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为重点,挖掘商帮文化、古寨文化、商山文化、商祖文化、军事文化、诗词文化、漕运文化、文物古迹文化、生态文化、葡萄酒文化等十大文化亮点。按照错位发展的理念,建成文化旅游新秀景区,以实现丰富完善陕西周秦汉唐文化、传承连接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构想。以武关古寨为核心景区,以龙驹、商镇、棣花为次核心区,形成以312国道和沪陕高速为轴线,辐射商州、商南、西安和河南省部分地区的文化旅游长廊。
  ——武关古塞文化核心景区。恢复重建武关古塞东西城楼和城墙、武关驿站、桃花驿站、宣旨厅、秦关古道、武关大营、东西烽火台,整修武关老街,建设武关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开发建设武关秦楚古战场军事体验、旅游商业街、武关河水上娱乐、庾家河战斗遗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旧址等项目,策划“武关一掌闭秦中”实景演艺,突出体现南北交融的古塞文化、风云际会的古军事文化,展现武关胜塞昔日繁华景象。
  ——龙驹寨“商帮”文化次核心景区。在龙驹寨建设商帮会馆群,包括船帮、盐帮、青瓷帮、马帮等十二会馆为一体的会馆一条街,修复重建古商城、商君府、紫阳宫、东西烽火台,建设花戏楼广场、龙凤大剧院、商鞅湖、中国商业文化博物馆,保护开发龙驹十里长街饮食服务一条街,突出体现古代商业文化、会馆文化的“商帮文化”。
  ——棣花“平凹”文化次核心景区。在棣花镇,按照“一心、两街、三片”的空间结构,恢复重建宋金街、清风街、棣花驿站、秦镜戏楼、魁星楼、昙花寺、法性寺、东西烽火台,保护开发丹江崖墓群,建设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文化艺术创作中心、休闲垂钓园、艺术创作度假村、千亩荷塘和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园,建设《秦腔》《龙凤驹》《商山莲》影视拍摄基地,突出展现贾平凹文学艺术为主的地道商洛民俗风情文化。
  ——商镇“商”文化次核心景区。修复商山寺、四皓驿站,改造提升四皓碑林园,建设采芝广场、商祖庙、商国古城、商祖广场,配套建设大秦岭航空旅游、商山四皓文化园、商山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村等项目,突出体现商祖文化、商山四皓文化、商山养生文化等特色“商”文化。
  目前,除棣花民俗文化体验区基本建成外,其他板块正在由西安曲江文旅集团进行全程的策划包装并参与开发建设,明年6月可完成规划编制,相关项目随即陆续实施。计划用5年的建设,把商於古道打造成陕西一流、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将丹凤县建设成为商於古道文化旅游目的地,弥补陕西东南文化旅游短板。构建“经济、文化、旅游、商业”产业结合体,使其陕西省首个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特区”,跻身全国知名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弥补陕西东南文化旅游的短板,以形成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大融合的大旅游圈。(周文治 王永红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