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大兴精品旅游产业、演绎娱乐业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品业,文化产业持续繁荣。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丹江漂流的示范作用,扩大凤冠山文化旅游项目,使凤冠山旅游区和“丹江漂流”两大旅游景点一山一水,相互依托,相互照应,形成北有“凤冠山旅游景区”,南有“丹江漂流”,山上、山下融为一体。
二是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电影院改造工程,平娃手工艺文化旅游产品,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等4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休闲娱乐、商业、花卉等多种经营格局,使之成为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商务会议、书画展览、花卉展售为一全的多功能场所,自开业以来,已接待会议、文艺演出、多种展览40多场,创收20余万元。
三是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抓住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这一重大项目,创作排练了《采芝歌》、《斗鞭》、《摸秋》、《畲田歌》、《丹江号子》、《丹凤秧歌》、《武关雄风》等地方特色节目,运用传统、现代多种音乐元素与舞蹈语汇,配合民间服饰,设计独特道具、舞美,集中展示了丹凤山水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该节目已演出40多场,为来丹游客奉献出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大餐,为丹凤的旅游文化增添亮丽的色彩。
四是搭建文化平台,全力服务大众。以县文化馆和县电影院为服务培训阵地,办起了丹凤县书画培训交流中心,丹凤县少儿舞蹈培训中心,为书画爱好者学习、研究书画技艺提供了平台,为大众欣赏收藏书画作品,架起了桥梁,使青少年学习舞蹈有了自己的园地,这些中心已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文化窗口,中心接受艺术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创收15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是拓展经营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古钱币、刺绣、根雕、商字瓦当等旅游产品,开办了文化文物商店,一年盈利9万余元,逐步形成了县城最大的文化旅游产品经营中心。
六是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制订了“发展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从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税款缴纳等方面,提供优惠与方便,积极支持社会融资,通过承包招聘等形式发展文化产业,部门联合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供稿 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