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管理制度变化,尤其是免耕技术的推广,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为地下害虫、吸浆虫、禾本科恶性杂草等麦田病虫草害提供了有利滋生环境。秋播期是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尤其对地下害虫防治至关重要。在秋播期做好以地下害虫为主的病虫草害防治,既能保障小麦一播全苗,控制苗期病虫为害,也能减轻翌年春季病虫草害防治压力,对小麦整个生育期安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秋播期间,望广大群众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播种前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深耕深翻、精细耙耱土壤,通过机械作业杀伤浅层土壤内的地下害虫和吸浆虫的越冬休眠体。同时合理浇灌,施用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减少病虫草害的侵染源。选择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 (一)药剂拌种:小麦种子药剂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降低红蜘蛛、麦蚜、叶蝉、飞虱等害虫的越冬基数和早春虫口数量,而且能推迟和减轻小麦白粉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的流行为害,也是防治全蚀病、腥黑穗、纹枯病等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防治地下害虫、麦蚜、麦红蜘蛛、飞虱、控制病毒病流行,选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0.2%进行拌种;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推广15%三唑酮可湿性粉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按种子量0.2%干拌种子。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赤霉病、根腐病、腥黑穗、纹枯病可选用种子量0.2-0.4%的3%苯醚甲环唑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也可用2.5的咯菌腈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进行拌种,拌种时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二、化学防治
(一)药剂拌种:小麦种子药剂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降低红蜘蛛、麦蚜、叶蝉、飞虱等害虫的越冬基数和早春虫口数量,而且能推迟和减轻小麦白粉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的流行为害,也是防治全蚀病、腥黑穗、纹枯病等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防治地下害虫、麦蚜、麦红蜘蛛、飞虱、控制病毒病流行,选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0.2%进行拌种;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推广15%三唑酮可湿性粉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按种子量0.2%干拌种子。防治小麦茎基腐病、赤霉病、根腐病、腥黑穗、纹枯病可选用种子量0.2-0.4%的3%苯醚甲环唑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也可用2.5的咯菌腈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进行拌种,拌种时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二)土壤处理:针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田块,播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20~150克或5%毒死蜱颗粒剂3-4公斤拌25千克土或沙制成毒土,于犁后耙前撒于地表,撒后立即耙平可杀灭地下害虫和吸浆虫的越冬休眠体。
(三)麦田杂草的防治:可采用深翻整地,轮作倒茬,精细选种,推广条播等措施。对野燕麦发生重的田块,在播后出苗前喷洒燕麦畏乳剂,每亩用药200克,兑水30公斤稀释,喷洒地面。对阔叶杂草重发的田块,可在出苗前用吡氟酰草胺(骄马)按每亩25-35克兑水30公斤,稀释后喷洒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