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镇万财沟土花猪散养基地简介
庾岭镇土花猪生态放养基地位于窑沟村万财沟,该基地占地6亩,建设圈舍6栋1800平方米,基础设施健全,年饲养量达1000头以上,2014年“星河”土猪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为了扩大规模,尽快使群众脱贫致富,最大发挥群众的养殖基础作用,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全镇养殖土花猪200头以上的农户有4户,2头以上的有28户,共有能繁母猪620头,现已发展到年繁育8100头以上的规模。成立了庾岭镇窑沟村土花猪生态放养专业合作社和星河土猪放养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将繁育母猪无偿投放到有愿望、有能力的养殖户手中,养殖户繁育仔猪,合作社和养殖户签订协议,以8公斤为标准每头400元保价回收,超出8公斤的以每公斤24元另计。回收的仔猪投放到合作社生态养殖厂进行林下纯生态养殖,商品猪通过公司统一进行销售。
去年底,共计出售商品猪600头,销售额达400余万元。今年公司通过网络、市场宣传和畜牧产业补助,对贫困户养殖能繁母猪50头以上的农户按每户补助1万元,其余按每头补助200元,共计补助6.8万元,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现已形成品牌逐步走向市场,实现了养殖户、合作社、公司的双赢模式。
丹凤县庾岭镇花椒沟养猪场简介
丹凤庾岭花椒沟猪场地处丹凤县庾岭镇花椒沟村,由村主任黎兴林筹资创建,依托财政支持生猪产业发展项目,积极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采取猪粪发酵还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行猪场建设标准化、生产设施现代化、生猪品种良种化、防疫管理制度化、生产运行规范化、粪污处理无害化,2012年建成市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累计完成总投资150万元,其中:财政生猪发展资金40万元,引进长白、大约克良种母猪35头,建标准化猪舍800平方米,购置安装配套设备,建设粪污处理沉淀池100立方米,立项建设沼气100立方米。目前猪场存栏生猪320头,出栏商品猪340头、仔猪210头,产值60余万元。
2015年5月,由黎兴林发起组建丹凤县兴栏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员26人,户均养猪100头,达产后实现生猪出栏2500余头,产值375万元,户均利润2.5万元。
武关镇毛坪村茶叶基地简介
毛坪村位于武关镇东南方向,商南县与丹凤县交界地段,西与梅庄村相连,北接段湾村,距县城42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6个组,242户1016人,其中劳动力372人。耕地面积700亩,主导产业以茶叶为主,全村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户均14.5亩,科管2000亩,有165户从事茶叶种植,现已建成茶业专业合作社2家(丹凤县华薇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和丹凤县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华薇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社,金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县级示范社;茶产业公司2处(丹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和商洛市琥珀香生态农林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8071元。
毛坪村242户群众分散居住在毛坪和石门两条沟内,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秦鼎茶叶公司落户。秦鼎公司现已完成全部清洁化生产线建设,并通过了省质检局QS验收,秦鼎公司和华微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在原有2000亩绿茶的基础上,2014年引进了白茶和龙井43#等新品种,目前已引种试种白茶、龙井500亩,长势良好。华薇茶产合作社在原有的绿茶生产线的基础上,2014年新购进红茶生产线,增加茶叶产量,提升品质。目前,华薇茶产业合作社的申请的QS已经通过验收,产品生产质量追溯正在申请中。“秦鼎”茶业通过有机认证,在2014年中国茶博会上被评为“最具潜力的绿茶”品牌,成功带领丹凤茶业走向市场。
民乐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生产区简介
民乐现代农业园区是2012年7月命名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按照“龙头带动、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共富双赢”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经过2年的努力,形成了设施蔬菜生产区、果蔬贮藏配送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区四大板块。园区的第四大板块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区已投入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区始建于2014年8月,占地200余亩,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已建成百万袋香菇生产线1条,年产值1000万元,厂内拥有6000平方米连栋温室一栋,可容纳20万袋香菇袋料,阴阳大棚18个,厂房1000平方米,建设原材料库房300平方米,专业化菌包生产线3条,气调库2栋。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食用菌生产为可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残疾人30人),辐射“武关、铁峪铺、赵川、花坪、峦庄、桃坪”等6个镇,长年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菌包生产,社员由360户发展到1000余户,菇农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同时,该生产区面向社会服务,项目包括:厂地规划、大棚设计、电路整装、水路安装、木屑调配、制袋及养菌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及产品销售等。
武关镇惠家坪村5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简介
武关镇惠家坪村辖12个村民小组,386户,1506口人,现有耕地983亩,2014年人均收入5992元。中药材示范基地位于该村上坪组,涉及全组村民65户,256口人,总面积500亩,是我县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栽植良种核桃11000株,种植黄芩500亩。
2012年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发展良种核桃作为主导产业,组织带领上坪组村民在原退耕还林地栽植良种核桃,将全组的山坡地、沟台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高标准建成良种核桃园500亩。
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村充分利用有效的土地,积极实施林药间作,在核桃建园地实行果药间作套种的做法,扩大药材种植面积。2013开始整地、筹备、组织实施,2014年春种植黄芩500亩,严格科学管理,黄苓长势良好,亩产达600公斤左右,亩产值8400元。基地3年可产黄芩30万公斤,产值420万元。
铁峪铺镇东兴药业金银花示范基地简介
陕西东兴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30日,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丹凤县铁峪铺镇化庙村。主要业务范围涉及金银花茶、盆景、树型金银花种植、基地推广、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
公司坚持走“公司+协会+农户”动作模式,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协会和产业合作社,2010年建成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200亩,苗圃基地100亩,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2010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011年被国家认证为全国有机金银花基地并获得全国优质金银花供应商称号。
通过公司的辐射带动,到目前全县已发展树型金银花7000亩,涉及10个镇、30个村、4500余户。公司与每个区域的负责人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保证双方利益不受侵害。公司实行八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合同,制定最低保护价,实际收购价格在保底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做出相应调整。
2012年该基地被商洛市科协评为先进农村人才示范基地;2013年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评为人才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14年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人才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集树型金银花示范种植、培育推广、加工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公司年产金银花30吨,年产值240余万元。
铁峪铺镇化庙村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基地简介
铁峪铺镇化庙村位于铁河沟脑,压岭脚下,全村12个村民小组,369户1447口人,分别居住在312国道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种植出售樱桃的传统。
化庙村大樱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筹建于2014年初,由县农业局统一调拨发放种苗,镇村负责规划实施,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现已栽植大樱桃树320亩,预计2015年底发展到500亩。为了促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铁峪铺镇于 2014年4月成立了化庙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26人,其中贫困户46人。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积极推进大樱桃的规模化发展。铁峪铺镇将把大樱桃作为全镇主要产业,依托化庙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继续打造县城东部好水杂果基地。按照“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大樱桃生长周期,预计到2018年亩产将达到4000斤,按每斤市场价10元计算,预计年总收入2000万元以上。
丹凤县凯农魔芋精粉有限公司简介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魔芋产品需求十分旺盛,价格逐年上涨,魔芋种植效益不断显现,使我县魔芋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6个镇均由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县城以东的铁峪铺、花瓶子、资峪等镇和县城以南的竹林关、土门、寺坪、月日等镇。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70%以上。种植模式由原来的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大田规模化、多元化种植发展,形成了以魔芋+玉米,魔芋+林果多元化间作套种模式发展。产量产值保持较高水平。种芋价格在3元,商品芋在2元左右,魔芋亩产1000-3000公斤,收入3000-8000元之间。2014年全县鲜芋产量2.2万吨,其中商品芋16500吨,种芋5500吨,产值79200万元。丹凤县凯农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位于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李家湾组,法人李书姓,现有职工45人。建成了3条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鲜魔芋3000吨,生产精粉300吨,注册有“李氏凯农”魔芋产品商标,精粉外销到武汉、西安等地,资产3567万元,2014年创建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建设基地3000亩,带动6000人加入魔芋产业。2014年我县被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列为“魔芋科技示范县”, 凯农魔芋精粉有限公司被命名为“魔芋加工示范企业”,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丹凤县土门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简介
丹凤县土门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由塑料薄膜肉鸡大棚、玻璃钢网上平养、层叠笼养砖混三类鸡舍组成,既代表了丹凤县肉鸡养殖基地向标准化发展迈进的三个建设模式,又代表了丹凤县肉鸡产业向现代牧业发展转型的发展方向。
自动网上平养、现代化层叠笼养鸡舍始建于2013年6月,由养殖户刘航峰、镇仓富、李卫红三人出资建设,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服务、业主自愿”建设原则,推行“八统一”管理“丹英模式”,引进青岛大牧人公司设计及设备,由河北永正公司统一建造,配套自动化供料、喂料、饮水、通风、环控、降温、供暖、清粪现代化养殖设施,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主要优点是:一是采用了自动清粪,从根本上改善了鸡舍环境;二是网上平养减少了肉鸡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球虫病等疫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减少药物投放,提高了食品安全;三是单位面积存栏量是地面饲养方式的四倍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四是饲养密度增加,维持鸡舍温度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五是提升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效率显著提高。
目前,四个自动网上平养鸡舍于2月25日出售肉鸡13.2万余只,实现产值224余万元,纯利润20万元以上,比普通鸡舍每只平均利润高出1.0元以上。在该养殖小区带领下,全县已建成层叠笼养鸡舍6个,网上平养鸡舍40个,成为引领全县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的主流代表。
陕西未来绿色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标准化养猪场简介
陕西未来绿色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良种猪场,位于丹凤县龙驹寨镇下湾村,是一家集良种猪饲养、繁育、销售于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场,2013年获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命名。公司占地面积45亩,建有标准化猪舍12栋66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育肥猪舍6栋3400平方米、保育舍2栋1200平方米,母猪舍 4栋2000平方米,配套办公、饲料等用房15间540平方米;购置保育床80套,母猪产床100套,舍内配套了自动通风、饲喂、供暖等生产设施。场区建设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处;场区内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各项生产制度、记录健全。公司年可向市场提供良种种猪1500头,出栏育肥猪3000头,实现养殖纯收入160万元。现存栏长白、约克、杜洛克良种母猪350头,种公猪20头。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1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饲管人员8人。2015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商品猪市场供应能力,新建“牧原模式”联体高床漏缝育肥猪舍4栋1500平方米,实现了猪粪分离、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采用隧道式通风、湿帘降温、自动上料,改善了养殖环境,增加了养殖密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员成本,是我县标准化猪舍建设的三个引领示范场之一。
公司积极推行母猪分段饲养、仔猪早期断奶、快速育肥等技术,提高生猪生产能力,母猪年产仔2胎次以上,年可繁育活仔猪16头以上;采用母猪限位饲喂、网床分娩、仔猪恒温供暖,自由采食等工厂化养殖,方便管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猪饲养成本,提高种猪利用率;采用粪污干湿分离技术,实现粪污减排化排放,减少养殖污染;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日常消毒,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减少疫病风险;严格执行兽药、饲料使用规范,建立用药、免疫、消毒、饲料使用、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生产记录,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
丹凤县山凹凹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种猪场简介
丹凤县山凹凹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种猪饲养、良种扩繁、商品猪生产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位于商镇王塬村,占地面积80余亩,现有员工6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总资产达到2300万元。
公司坚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推行“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成为引领商洛市生猪标准化示范生产发展的典型代表。公司种猪场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50亩,建有标准化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饲料房及办工用房14栋,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安装各种生产设施设备3000多台套,现饲养能繁母猪730头,生猪平均存栏4300头左右, 年出栏商品肉猪及仔猪12000头的生产能力。2015年新建“牧原模式”联体高床漏缝育肥猪舍8栋2000平方米,实现了猪粪分离、干湿分离、雨污分离;采用隧道式通风、湿帘降温、自动上料,改善了养殖环境,增加了养殖密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员成本,是我县标准化猪舍建设的三个引领示范场之一。
公司投资270余万元,建设了县内唯一一家种公猪站,占地12亩,建公猪舍2栋900平方米,隔离舍、采精室、化验室各1栋200平方米,现饲养成年种公猪52头,年可生产良种精液8万余份,为2万余头母猪提供配种改良服务。
公司相继被认定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陕西省畜牧协会理事单位”、农业部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黑沟河村水果产业简介
黑沟河村位于商镇西北部,距丹凤县城9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独特的河谷川塬地貌特征,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杂果生产,水果栽培历史久远。
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81户1045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户户栽水果。目前,全村水果栽植面积1000余亩(盛果面积600亩),其中,大樱桃350亩,葡萄350亩,桃300亩,年产量700吨,产值560万元,果农人均果业收入70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85%以上。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果农开展品种改良,综合科管,全力打造优果工程,全村水果产量品质进一步提升,注册了“丹凤县绿怡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了“黑沟河大樱桃”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证、认定。水果价格一路走高,发展品牌水果优势愈加明显,外地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果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丹凤县两岭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简介
肉鸡养殖基地是华茂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十大功能板块的核心生产车间。两岭肉鸡叠层笼养基地是我县标准化肉鸡养殖的典型代表,属我县肉鸡养殖转型升级的第三代鸡舍。
该基地始建于2013年9月,占地18亩,由丹凤县两岭生态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与华茂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方式,推行肉鸡养殖“八统一管理丹英模式”,即:统一设计圈舍、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程序防疫、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合作方式。实现了良种同源、生产良法、管理精细、高产高效、产品安全、保价回收。目前,已完成投资650万元,由青岛大牧人公司设计、规划、建设规格为 13m×100m层叠笼养鸡舍2栋,已饲养肉鸡8批次,80万只,产值1360万元,纯收入160万元以上。该基地显著特点是:
一是自动化程度高。该鸡舍具有料塔绞龙自动化喂料系统、稳压过滤乳头式自动饮水系统、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设定安全指数自动环镜控制系统、水暖风暖自动供温系统、传输带挂粪自动清粪系统等现代化养殖功能,每栋舍只需1—2人,可降低劳动力成本,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人管设备、设备养鸡、以鸡养人。
二是单位面积产出高。单位面积内肉鸡养殖达到每平方米75只,饲养密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5倍,维持鸡舍温度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约了土地。
三是产品质量有保障。采用自动清粪和环控,减少了药物使用,确保了鸡群和鸡肉安全。
目前,全县已建成同样鸡舍6栋,玻璃钢网上平养鸡舍40栋,塑料大棚鸡舍750栋,年生产能力达5000万只,产值8.5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