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政函﹝2024﹞54号
丹凤县人民政府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22号
提案的答复函
赵雅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秦岭天然药库”潜能做强“药食同源”产业的建议》(第32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是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县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26.8万亩,野生中药材分布10万亩,总产量约4万吨,产值约10亿元。全县有中药材企业5家,中药材购销、初加工商户128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53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很好,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一、高度重视,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2021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3+3+3”产业发展体系,将中药康养定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首位产业。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种得下、管得好、收得回、能增值、全受益”,制定了《丹凤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组建由林业、农业、市监、卫生和公安等单位为主体的中药康养产业链建设专班,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为链长,成立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委和产业协会,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和积极培育链主企业,聚合资源要素,健全利益链接机制,不断延长产业链,突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推进基地扩规、科技提质、全链增效,着力建设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产业链,实现中药材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重点,提升优势中药材品牌培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我县具有突出优势的道地中药材。2021年在我县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七届天麻大会,2023年组织申报“丹凤艾草”“丹凤天麻”“丹凤山茱萸”“丹凤连翘”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当前正在组织世界草药医学发展大会在我县设立分会场,积极挖掘弘扬我县中药材产业文化,提升我县中药材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三、科技赋能,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一是适时安排技术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和交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升他们用新思想、新技术指导群众的能力。围绕中药材产业链建设,组织外出考察、招商9次,引进天麻、山茱萸食品加工新产品,推动康养药膳进酒店、进餐桌,促进中药材产业与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二是安排县上技术人员深入各村,根据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特别是在基地建设、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每年培训达100余场次,培训群众达6000人。三是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人才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等,引进高技能人才,从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产品研发、数字化营销和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今年实施中药材科技和人才支撑项目6个,联系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师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团队融入产业链,建设科技小院、专家工作室、博士工作站4个,指导山茱萸防虫科管、研发中药材康养产品,探索五灵脂产品加工,已制定技术规程3项。四是鼓励支持中药材企业加强技术团队建设,引进高技能人才,研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整合涉农资金360万元,在西安灞桥西北中药材交易市场选定600㎡门店,拟建大秦岭中药材数字化营销中心,正在全县筛选具有一定实力和经营意向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入驻。与中国检科院达成道地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合作意向,适时启动溯源体系建设。
感谢您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会一直努力,把丹凤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得更好。
丹凤县人民政府
2024年8月30日
(联系人:刘忠玉,电话:18710693666)
抄送:市委(政府)督查办,市政协提案委。
政协提案答复函征求意见表
委员 |
赵雅萍 |
提案号 |
322号 |
||
提案题目 |
关于深挖“秦岭药库”潜能 做强“药食同源”产业的建议 |
||||
承办单位及电话 |
丹凤县林业局,刘中玉:18710693666 |
||||
对办理工作的评价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
征求意见方式 |
口见面 |
口电话 |
口座谈 |
||
对答复函及办理工作的意见:
|
|||||
委员签名 |
|
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