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建议 > 正文
丹凤县人民政府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函

 丹政函〔2024〕53号

 

丹凤县人民政府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函

 

农工商洛市委会:

寇立亚委员提出的《关于强化科技赋能培育提升首位产业的建议》(第20号)收悉,办理情况如下:

我县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通过“三强化、促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方面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全县科技创新水平稳步向前。

一、强化载体培育,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目前我县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家。创新投入方面:债权融资总额达13.2亿元。创新人才方面:拥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支、“新双创”队伍4支、引进科技型高层次人才2人,认定省市级科技经纪人22人。创新服务方面:双创孵化载体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45家、科技服务机构18家、双创孵化载体晋档


升级2家。创新发展方面:目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047万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2个、星创天地1个、试验示范站1个,申报市级计划项目3个;永福工贸被评为陕西省药用药研示范基地。

二、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对接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完成丹凤高新区创建工作牵线促成丹凤酒厂、安森曼、新雨丹、永福工贸等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师大、陕科大、陕西动物研究所、商洛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15项,与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局联合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在丹转化5项。丹凤酒厂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丹凤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策划申报绿色通道项目9项,由新雨丹承担的厅市联动项目已完成网上申报。

三、强化创新要素聚集,促进科技人才服务。根据《丹凤县落实“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丹凤县“千名人才创新创业”考评办法》,择优支持200名人才创新创业,确定丹凤县首批点支持创新创业团队10个,县人才创新创业项目9个。引进陕师大王之等4名中药材研究专家,引进房玉林、陆希捷等8名葡萄酒专家引进苏斌等2名专家陕西夏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加拿大蘑菇专家兹拉特克.维德玛,是我市首例成功引进的外国专家人才,助力商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陕西天宇润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勇入选陕西省创新人才攀登工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陕西春好时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引智项目”在秦创原人才引进板块完成申请近期秦创原人才项目专家组实地考察验收。同时纵深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科技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孵化平台等提供组织保障。推动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科技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53名、省级“三区”人才17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科技人才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我县十大产业链创新人才、创新主体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县域创新活力。

一是健全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企业柔性引进科技人才。结合我县在外创业及在外科技人才专家,通过省市科技主管部门举荐,定期邀请专家来丹召开技术研讨会、交流会,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

二是用足用活科技人才支持政策。根据《丹凤县落实“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点支持创新创业团队4,计划申报秦创原创新人才项目3,力争申报“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等专家人才项目5个。将协助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雨丹中药材申报“引智项目”在秦创原人才引进板块立项。调动中省市科技特派团专家在丹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收集整理企业技术需求,及时服务,精准对接,对科技服务工作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通过秦创原平台和省市科技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增强全民科技意识。

三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中天禹辰、新雨丹、永福工贸、丹凤酒厂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工程研发中心、试验示范站及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与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发展,力争全年培育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提升科技人才培育和科技转化成果。积极做好与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及企业的对接工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助企业定期开展“科研院所高校行活动”。近期我县将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规上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分批次走进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科大等高校,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合作3场次,签订横向课题合同不少于15力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6

   

    

丹凤县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9日

 

(联系人:李书军,电话:198914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