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领域 > 生态环境 > 正文
丹凤县五项措施描绘生态新图景


    近年来,丹凤县按照守底线、保安全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压线”管控,全力绘就生态美丽新画卷

    一是强化国土增绿,打造先行示范县。抓早动快,聚焦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新增营造林绿化8.8万亩。在312国道沿线、铁峪铺镇花魁等村栽植月季、竹子、牡丹等苗木1万多株,养殖基地周边退化林地内套栽侧柏108万株、栽植油茶7000亩。常绿树、小竹园、月季花的巧妙搭配,使丹凤大地四季见绿、三季有花。围绕棠棣之阳和商镇王塬民宿集群周边建成彩色林带、栽植高山水果、点缀四时花卉。免费发放侧柏5万多株,推动社会义务植树百万株。

    二是强化资源管理,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大力推行“林长制+林草重点工作”机制,对照“五条标准”要求,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林长责任,牢固树立森林防火两个“零”的思维,全面开展“零”火灾镇(街道)、村创建活动,全面构建起“网格化”“工程化”防控体系。组织专项行动12次,检查涉苗涉木企业42家,复检苗木439.3万株,检疫木材407立方米,全面开展退化林修复。开展“清山”“清风”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从严执行“快查快处”和“双查”机制,查处林政违法案件16起。

    三是聚焦林业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围绕“做大购销、突破外贸、带动加工、稳定基地”的思路发展核桃产业,新建红仁核桃基地400亩,嫁接红仁核桃1000亩,改造提升3.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2万亩。完成新雨丹新厂区30亩观光药圃建设,优选130种秦岭药材建园育苗、科普宣传,指导建成峦庄天麻交易市场。

    四是坚持项目为王,激发发展活力。积极实施退化林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乔木林工程、森林抚育、人工造林、武关河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储备林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五是强化保护地管理,保护成效凸显。开展自然保护地专题宣传5次,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册3000多份,积极实施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丹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完成秦岭湿地保护恢复示范推广项目,恢复湿地面积48.5亩。实施丹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恢复植被198亩,生态护坡修复39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