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对标“争先进位、项目为王、突出产业、办好节会、建美城乡、守住底线”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和7.2%。
一是“项目为王”,精细谋划强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包抓、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现场观摩”机制,动态更新“六库两线一码”智慧管理平台项目信息。目前,35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谋划重点项目112个,储备超长期国债项目30个,争取特别国债项目9个3.2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投资93亿元的丹凤鱼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开发合作协议签约,有望于2025年完成核准并动工建设。
二是“突出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葡萄酒、康养旅游、智能制造、特色农业“四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县抓龙头、镇建基地、农户参与,发展壮大“菌药果畜”特色农业产业,金时川花瓶子香菇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丹凤良种天麻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朝阳动力电池总装基地等15个工业项目推进有力,新建标准化厂房8.5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4家。成功举办第二届红酒文化交流会,丹凤葡萄酒入选全国第二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开通北京-丹凤康养旅游专列,成功举办全国航模公开赛、全国拔河(硬地)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以节会、赛事促进农文旅融合。前三季度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7%。
三是“以民为本”,建美城乡更宜居。围绕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谋划实施城镇建设项目52个,城东便民市场、江滨体育公园、城区应急供水、万湾丹江大桥、四皓文化广场等项目建成使用,实施线缆落地6.3公里,新建标准化公厕4座,新增停车位682个。扎实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十大行动”,深入推进居民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5.6万平方米,荣获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铁峪铺和土门镇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同时,丹凤县荣获“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称号。
四是“振兴乡村”,持续巩固促增收。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和“干净丹凤”创建工作,36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16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在丹凤召开,留仙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2244”机制,坚持深化拓展“五双”活动,投资6780万元助力8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持续守牢防返贫底线。
五是“保护环境”,绿水青山助发展。严格落实秦岭生态保护及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责任,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整治秦岭“五乱”问题 79个,完成营造林 8.5万亩。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锑浓度异常治理工程顺利推进,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在丹凤召开。同时,全面推行GDP和GEP双评价双考核机制,探索开展5个VEP试点,累计发放“两山贷”2.21亿元,聚力推动生态产品溢价增值,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六是“深化改革”,数字赋能强动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行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审帮代办”制度,推出“潮汐窗口”“移动窗口”服务,推进准入准营“证照联办”改革,对10类涉企准入准营行政许可与营业执照办理实现“证照联办”。截止9月,已完成新登记市场主体854户,同比增长12.42%。深化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法被省发改委宣传推广,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项目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同时,加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中天禹辰等13 家企业组建专家博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6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