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项目 > 正文
峦庄镇街坊村美丽乡村简介

峦庄镇按照和谐、美丽、宜居、绿色、环保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结合街坊村实际情况,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城镇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为目的建设美丽乡村。

以“生态人居”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一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对老街道及苍蟒岭至水磨组沿公路两旁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二是改造峦庄老街道。把老街道改造为步行街,实施雨污工程做好街道污水处理,街边设立路肩石,拆除违规广告牌和灯箱,沿街道门面悬挂统一的商铺招牌,实施电网光缆线路改造工程,安装仿古路灯。三是修建水磨大桥。在水磨组与电管站之间新修大桥一座,解决一河两岸群众绕道出行的实际困难。四是硬化、亮化主要道路。硬化广场至信用社路面村委会大院拓宽改造峦庄三桥打通村委会与移民一期安置点的河南大道实施峦庄大桥改造工程,拓宽桥面人行道,安装护栏,加固桥墩,安装仿古路灯;修复水磨通组路,安装路灯。五是峦庄河道改造。改造百家店至河口加油站之间河道,修建北岸人居污水渠及防洪堤,修建南岸4m宽南岸大道,河道新修6个拦砂坝及泄洪渠。六是改造林相。根据人居环境现状,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林木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及河道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街坊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七是新建农贸市场。在原畜牧站旧址上新建农贸市场,将老街道的菜摊、肉铺、水果店等统一安置到农贸市场,设立固定摊位,实行集中经营管理。八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东西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北山风貌和地域特色。

以“生态环境”为重点,全力构建村容整洁的人居环境。一是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组收、村运、镇处理”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居民区有垃圾收集池,村组负责垃圾收集清运,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二是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三是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四是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广场、学校、街道及主要十字路口等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五是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以“生态文化”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兴隆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二是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三是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规划公墓区,对公路沿线50米视野范围内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四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落实镇办“五项制度”、村级“五项举措、十项规定”,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