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信息 > 政府预决算 > 正文
关于丹凤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丹凤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33日在丹凤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丹凤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财政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抢抓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和“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等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县十七届人代会议精神,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支持四大重点区域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切实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回顾过去,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绩: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时期,财政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累计投入四大重点区域和商於古道建设资金12.5亿元,积极培育和发展骨干财源,建成了尧柏龙桥水泥、宏岩铁矿、恒大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华茂、民乐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6.84亿元,是“十一五”的3.03倍,年均递增18.1%;地方财政收入累计12.73亿元,是“十一五”的3.8倍,年均递增23.2%。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4亿元、3亿元大关,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入目标任务。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71.25亿元,是“十一五”的2.99倍,进一步提升了我县财政实力。

(二)支出规模再创新高,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全县财政支出累计85.3亿元,是“十一五”的3.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0年的10.1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83亿元,翻了一翻。其中:民生支出累计72.09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占财政总支出的85.41%。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等增资政策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及村级运转经费大幅提高,农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四大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各项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财政改革持续深化,财政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县财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2011年开始,先后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公务卡、电子化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惠农补贴“一卡通”、农村“三资”管理、投资评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政府性债务管理等10多项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深入推进,行政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四)财政监督更加有力,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法规,“十二五”期间,制定并完善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投资评审办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等二十九项规章制度,编印了《丹凤县依法理财法规文件汇编》和新《预算法》读本3200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成功创建了省级依法理财示范县。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动态监控系统、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等方式,着力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问效的监督机制,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高效使用。

“十二五”时期,全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县财政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县财源整体困乏,工业企业少,骨干型、主体型税源短缺,后续财源不足,财政持续增收基础薄弱。二是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可用财力难以满足正常支出需求,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三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加剧,控制和化解任务十分艰巨。四是财政管理还比较薄弱,财政监管能力亟待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二、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0893万元,完成预算4.07亿元的100.47%,同口径增长11.15%、增收330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609万元,完成预算3.25亿元的100.31%,同口径增长12.36%、增收278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7869万元、增长7.66%;非税收入14740万元、增长11.4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5.2%

201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1100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85%,加上省市下达专款支出9819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08279万元,增长6.29%、增支12329万元。全县“三公”经费支出1039.68万元,下降18.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5.62万元,增长56.11%;公务车辆购置费20.41万元,增长24.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860.41万元,下降16.14%;公务接待费153.24万元,下降34.19%

初步结算,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结果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609万元,上级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各类补助收入172787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402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86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171万元,全年收入总计210676万元。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279万元、上解支出1094万元、债券还本支出8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0万元,年终结余14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52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13%,下降61.49%、减收10425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加上上级基金补助收入206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400万元,2015年基金收入总计11998万元。减去实际安排支出9641万元、调出资金171万元,年终结余2186万元,其中结转专款1623万元,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4年末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23573万元,2015年市政府转贷我县新增地方债券7423万元,市政府批准核定我县2015年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债务限额50800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50000万元、城市地下管网800万元),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金12041万元后,2015年末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169755万元。全县债务率低于警戒线水平,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四)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

1、强化严征细管,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税源短缺和结构性减税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财税部门把抓收入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落实财政收入联席会议制度和“三级包抓”责任制,深挖收入潜力,加强重点税源跟踪管理,强化重点行业税收专项稽查,圆满完成了年度地方收入任务。与此同时,各部门围绕年初争取项目资金任务,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储备和更新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全年共争取各类资金27.84亿元,较上年增加6.86亿元。通过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申报2016年项目166个,资金5.29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

2、坚持为公理财,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围绕“四大战略”,安排拨付重点项目前期费、招商引资、文化旅游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专项资金11240万元,支持四大重点区域、商於古道文化景区以及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深入开展“育财强税”活动。为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出资500万元与县邮政银行联合开展助保贷业务,为恒大、华茂牧业、鑫圣源保温材料等重点企业融资,撬动银行信贷资金4.54亿元,安排拨付中小企业发展资金7499万元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及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全面落实工业保产稳增长十条措施。三是积极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扩大“营改增”范围,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减免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累计1.3亿元,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3、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全力保障基本支出。拨付人员经费和部门、镇办日常公用经费6.04亿元,足额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资、公务用车交通补贴、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人员支出,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个人部分代扣到位,县镇机构正常运转。二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整合涉农项目52个、涉农资金2.55亿元,带动1.2亿元资金投入“三农”;通过“一折通”兑付退耕还林、农业生产支持等补贴资金7326万元;安排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资金1600万元,大力支持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拨付财政扶贫及以工代赈资金5316万元,支持“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投入资金4710万元,实施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和78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三是突出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补助资金的30%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安排资金4350万元,重点用于城周绿化及丹江流域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全力支持“三城”联创、节能减排,保护碧水蓝天,尧柏龙桥公司被评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4、持续加大投入,民生民本不断改善。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和保障力度,2015年民生支出18.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79%,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81.4%。社会保障方面,足额落实了城乡低保、高龄补助、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各类配套资金6900万元,积极推进民生“扩面提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60元提高到75元;启动实施了“一元”民生保险、城乡居民医疗大病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和农房保险。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筹资比例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达到10%。就业方面,投入资金509万元,用于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6771万元,直接扶持就业1741人,带动就业7480人,投入资金459万元建成丹凤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全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保障性住房方面,投入资金6980万元,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50套,投入资金12763万元用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房户补贴,拨付资金6794万元启动实施商镇老君等三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教育方面,完成教育支出62332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29.93%。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和高中公用经费得到有力保障,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稳步推进。文化娱乐方面,拨付资金650万元用于体育场馆和工人文化宫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5、推进财政改革,科学理财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将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按功能分类编制到项,按经济分类编制到款,将政府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全面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规定外,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公开到位。二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国库直接支付力度,扩大镇(办)集中支付覆盖面,全面推行公务卡消费结算制度。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积极推进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加快支出进度,大力压缩财政专户资金,不断完善内控管理,试编了2014年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全面清理甄别地方政府性债务,积极防范财政风险,全年累计化解政府性和村级债务4.23亿元。四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全年累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2.9亿元,化解财政专户重点项目征地、建设借款1287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0万元,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非税收入管理、电子化政府采购和金财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国有资产整合和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完成投资评审项目197个、送审金额8.22亿元,净审减1.01亿元。六是行政及参公单位公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公车补贴发放到位,公务用车服务平台有序运行。七是积极开展非税收入稽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切实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不断提升财政监管能力,确保各项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十三五”规划,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债务化解、党的建设、村级运转、四大重点区域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支出需要,统筹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工作,积极防范财政风险,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原则是:量入为出、零基综合、统筹兼顾、压缩一般、关注民生、突出重点、注重绩效、收支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根据2016年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财政收支形势,剔除“营改增”等结构性政策减收,以及一次性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清缴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不可比因素,2016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预期同口径增长10.4%安排,预期目标为3.45亿元;财政总收入按预期同口径增长9.3%安排,预期目标为4.25亿元。

2、全年财力:按照3.45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省市对我县的各项财力性补助76839万元(税收返还71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76122万元,其中预计2016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补助4000万元)计算,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为111339万元,较上年初增加9105万元。

3、财政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16年可安排支出预算11133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96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050万元后,2016年县本级可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2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7%。预算安排的主要项目是:

1)基本支出预算安排66868万元,其中:工资等人员经费支出63308万元,保障基本运转的公用经费支出3560万元。

2)项目支出预算安排41456万元,主要包括:

——涉及民生项目预算15233万元。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陕南移民搬迁、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项目县级配套,村级组织运转及村干部报酬提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民生事业专项。

——支持稳增长等经济发展预算安排7600万元。主要包括重点项目前期费、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四大重点区域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

——各类偿债准备金预算安排5500万元,主要包括中央代发地方债券、城投债券还本付息、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还贷、村级债务及政府性债务化解等。

——部门专项及其他支持社会发展的项目预算13123万元。

2016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预算964.68万元,下降7.21%。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8万元;公务车运行费支出806.1万元,下降6.31%;公务接待费支出150.58万元,下降1.74%。会议费预算220万元,下降2.2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我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6430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预计3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收入预计4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计60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186万元,全年基金收入预算8616万元。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使用办法,2016年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616万元,收支平衡。

四、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至关重要。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着力保收入、优支出、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财源建设,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抢抓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机遇,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持续开展“育财强税”活动,全面落实工业保产稳增长措施,创新扶持企业发展方式,推进重点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促进财税增收。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全力支持商於古道、江南经济主干线、秦岭丹凤飞行小镇、迎宾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拉动投资,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兴财源,促进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围绕上级资金投向,积极策划论项目,全力做好上级资金争取工作,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2、注重优化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始终坚持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二是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积极推广实施“拨改投”、PPP、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专项资金整合等方式,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精品景区、新型城乡社区“四区”建设及四大重点区域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确保稳增长取得实效。三是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资金重点用于农业、教育、社保、卫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集中财力办大事。四是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进“营改增”,清理规范各类收费,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是多方筹措资金支持陕南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城镇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注重民生保障,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相结合,保基本、兜底线,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认真落实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深化镇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进一步巩固省级“双高双普”创建成果,争创省级教育强县。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规范津贴补贴,统筹落实公车改革货币化补贴、村组干部提高补贴标准等民生政策。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不断提高农村“八大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补助标准,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扩大民生政策的覆盖面,让群众早得实惠,多得实惠。

4、注重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一是制定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及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二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部门按规定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四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缴和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全面清理存量财政专户,严格规范专户列支,完善内控管理。五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六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公开的常态机制。七是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积极配合上级财政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5、注重素质提升,不断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财政干部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对财政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激发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要求,加快“两个”清单制定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系统干部依法理财水平,确保财政干部廉洁和财政资金安全。加大对职工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打造执行有力、运转高效、勤政务实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16年财政工作与财政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本次人代会精神为指引,鼓足干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