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秦岭区域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为有序推进我县秦岭区域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根据《陕西省涉及保护区矿业权有序退出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8〕39号)、《商洛市秦岭区域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商自然资函〔2021〕24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秦岭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到2023年6月全面完成我县秦岭各类保护区9个退出矿业权(其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2个、一般保护区7个;采矿权4个、探矿权5个)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全力推动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丹凤追赶超越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二、工作任务
(一)摸清底数、完善台账
县资源局依据上级下发的9家秦岭区域退出矿业权名录,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摸清辖区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和治理恢复情况,及时补充完善退出矿业权治理恢复工作台账。
(二)厘清责任、扎实治理
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于部分退出的矿业权,其矿业权人为退出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的责任主体;对于全部退出的矿业权,由原矿业权人承担治理责任。
退出矿业权人统筹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退出矿业权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方案》,分类采取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修复和人工修复措施,统筹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做好管护养护,确保综合治理成效。
(三)保证实效、验收销号
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施工完成后,由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申请商洛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终验,终验合格的形成验收销号档案。
(四)依法依规、合理补偿
按照“先退出治理、后补偿”的原则,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验收销号后,县政府组织自然资源、财政、审计等部门与退出矿业权人按《陕西省涉及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完成秦岭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
三、工作部署
(一)排查完善台账(2021年9月)
在前期秦岭保护区退出矿业权排查工作基础上,根据丹凤县保护区退出矿业权名录,县资源局再深入、细致开展退出矿业权摸底排查。摸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与治理恢复情况,厘清未造成损毁的、已造成损毁的以及损毁程度,做实做细退出矿业权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台账。县资源局及时动态更新台账,于每月25日前报市资源局。
(二)对未造成损毁的退出矿业权组织验收(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丹凤县秦岭区域退出矿业权9家,其中采矿权4家,探矿权5家。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由县资源局组织对未造成损毁的退出矿业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市资源局终验。2021年12月底前形成验收销号档案。
(三)对造成破坏的退出矿业权实施治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对造成破坏的退出矿业权,由退出矿业权人2021年11月底前编制《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方案》,县资源局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审查并报市资源局审查。2022年6月底前,退出矿业权人按治理复垦方案全面实施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施工,并做好管护养护。2022年12月底,县资源局组织完成初验,上报市资源局组织开展治理成效中期抽查、评估。
(四)验收销号(2023年1月—2023年6月)
2023年6月底前,申请市资源局完成最终治理验收,退出矿业权人提交治理工程竣工资料、影像资料,县资源局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整理形成验收销号档案,集中上报市资源局。
(五)核算补偿(2023年7月—2023年12月)
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验收销号后,由县资源、财政、审计部门实施核算补偿,202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秦岭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秦岭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自然资源局长任副组长,县环境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交通局等部门负责人及镇政府(办事处)镇长(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资源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镇(办)协同推进秦岭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垦工作。
(二)强化监督管理
县资源局、县财政局督导退出矿业权人落实治理资金、履行治理复垦责任。各相关部门、镇(办)对治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治理进度、治理成效。县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依法依规完成退出矿业权补偿。
(三)按期验收销号
各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秦岭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从全省秦岭保护整体和大局出发,扎实推进工作,加强过程资料管理,按期完成验收销号和总结归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镇(办)、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树立治理恢复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引导社会大众爱环境、懂自然、护秦岭。
附件:1.丹凤县各类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统计表
2.丹凤县各类保护区退出矿业权名录
3.丹凤县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
复垦台账(样表)
附件1:
丹凤县各类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统计表
县(区) |
退出采矿权 |
退出探矿权 |
合计 |
||||
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
一般保护区 |
小计 |
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
一般保护区 |
小计 |
||
丹凤县 |
2 |
2 |
4 |
0 |
5 |
5 |
9 |
合计 |
2 |
2 |
4 |
0 |
5 |
5 |
9 |
附件2:
丹凤县各类保护区退出矿业权名录
一 |
采矿权 |
|||||
序号 |
县区 |
矿山名称 |
开采标高(米) |
退出方式 |
退出原因 |
备注 |
1 |
丹凤县 |
丹凤县峦庄八岔花岗岩矿 |
从1360米至1160米 |
全部退出 |
位于武关河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
|
2 |
丹凤县桃坪镇银坪村长石矿 |
从1270米至1202米 |
全部退出 |
位于武关河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
|
|
3 |
商洛市思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蔡凹焦杨沟硅线石矿(丹凤) |
从1650米至1230米 |
退出标高1500米以上部分 |
秦岭重点保护区 |
重点保护区 |
|
4 |
洛南县瑞方矿业有限公司丹凤涌峪沟硅线石矿 |
从1500米至1100米 |
退出标高1500米以上部分 |
秦岭重点保护区 |
重点保护区 |
|
二 |
探矿权 |
|||||
序号 |
县区 |
探矿权名称 |
到期时间 |
退出方式 |
退出原因 |
备注 |
1 |
丹凤县 |
丹凤县街子沟一带钾长石矿详查 |
|
全部退出 |
武关河自然保护区 |
|
2 |
丹凤县梨园岔一带钾长石矿详查 |
|
全部退出 |
武关河自然保护区 |
|
|
3 |
丹凤县大木耳沟-岩屋沟地区铁矿详查 |
|
全部退出 |
武关河自然保护区 |
|
|
4 |
丹凤县资峪-武关河铀矿普查 |
|
按国土资发(2017)77号文放射性矿种暂不退出 |
武关河自然保护区 |
|
|
5 |
丹凤县月亮湾地区铀矿普查 |
|
按国土资发(2017)78号文放射性矿种暂不退出 |
武关河自然保护区 |
|
附件3
丹凤县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台账(样表)
序号 |
行政区域 |
矿山名称 |
采矿许可证号 |
图斑编号 |
退出方式 |
退出区域 |
地物类型 |
年度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情况 |
年度恢复治理方案县局审查情况 |
基金使用情况(资金投入情况) |
矿种 |
开采方式 |
是否政策性关闭(是/否) |
开采时间 |
损毁面积(公顷) |
可恢复治理面积(公顷) |
已治理面积(公顷) |
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损毁主要问题 |
拟采取的修复措施(自然恢复/工程辅助修复) |
剩余人工辅助修复(播撒草籽、植树等 |
剩余人工修复(机械) |
剩余自然修复 |
备注 |
||||
省 |
市 |
县 |
镇 |
储存 |
使用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